
随着最后一段沥青路面铺设完成,联星街道沙陵陂村以工代赈项目在这个暑期全面竣工。该项目通过改建乡村道路、修复河堤等工程,显著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以前村道坑洼狭窄,雨天出行不便,现在不仅拓宽道路铺了沥青,河堤也修得牢固,种田、出行都更安全方便了!”村民李大哥感慨道。
据了解,2024年9月以来,市驻村工作队与沙陵陂村“两委”便全力以赴投入到争资引项工作中,致力于解决村子发展难题。“当时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河堤也有些地方出现了破损,不仅影响村民出行,对农业生产也有不小影响。我们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沙陵陂村党总支书记说道,“我们和市驻村工作队一起跑部门、争项目,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争取到了这个以工代赈项目,这可真是解了我们村的燃眉之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成功申请到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资金,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次以工代赈项目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内涵,聚焦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项目按照“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赈济模式推进,在承建方式上采用“村民自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施工过程中则以“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村级劳务公司+当地群众”的劳务模式组织施工。这一模式广泛吸纳了农村群众特别是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因灾需救助人口和超龄但有一定劳动力等困难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让当地群众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就近增收。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改建3.5公里乡村道路(路幅6米),对原破损路面修补拓宽后加铺沥青;修复1.1公里河堤(路幅4.5米),通过清杂平整、水泥浇筑加固堤防。所有建设内容均以工代赈资金覆盖,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发放劳务报酬,并配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设置公益性岗位,有效激发了脱贫人口内生动力。据村支书介绍,项目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出行与防洪难题,更通过“家门口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为后续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沙陵陂村以工代赈项目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政策导向、创新群众参与机制、聚焦民生痛点发力,才能真正将以工代赈“赈”的作用落到实处,让基础设施升级与群众增收致富同频共振,走出一条“修路筑堤强基础、以工代赈促振兴”的特色路径。
责编:付静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2022-3-26成长ABC】高楼小学: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
【2022-2-26成长ABC】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
【2022-01-08成长ABC】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
【2021-12-11成长ABC】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
【2021-11-13成长ABC】攸县话,你会说吗?
【2021-10-30成长ABC】“芙蓉学校”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
【2021-10-16成长ABC】风雨中的向阳花
【2021-10-02成长ABC】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
下载APP
分享到